知青返城生活(04)_我有金手指[快穿]
笔趣阁吧 > 我有金手指[快穿] > 知青返城生活(04)
字体:      护眼 关灯

知青返城生活(04)

  回城以后,两个孩子也没有吃过一次肉,还得听大伯母的嫌话。

  浩浩已经五岁多,也能听懂一些话,也知道大伯母不高兴他们一家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小家伙很敏感,每次听到大伯母指桑骂槐的言语就走开。耷拉着脑袋,今天得到沈家婶子送的肉片和干豆角,就想着孝顺对他们一家好的奶奶。

  大伯母一直不喜欢他们一家,小浩浩知道,就是跟在他屁股后面转悠的三岁弟弟都知道。

  姚老太接过孙子手中的碟子,闻到浓郁的肉香味,“嗯,真香,奶给你和军军倒在小碗碗里,等会儿吃饭的时候热热再吃。”

  姚老太把碟子上的油全部滴在小碗内,没有浪费一点。肉油怎么能浪费,等会儿和白菜一起再炒炒,还能让白菜沾点肉味儿。

  全家大半年没有沾过肉味儿,也能尝尝味。

  “爷爷和奶奶吃,浩浩和弟弟还小不馋肉。”兄弟俩说完,还咽咽口水。

  看着两个小孙子那样,姚老太心里很难受,她性子绵软,管不住大儿媳那张破嘴。今天刚好大儿媳带着孩子还有老大那没用的家伙,去了她娘家,给她娘家妈做寿。

  估计老大一家也不在乎家里吃什么,姚老太擦擦眼角的泪水,不让两个孩子看见。

  这些年老二一直在乡下吃苦,她也心疼,老二一家回来,没有地方住,不住自家住哪儿。

  老大一家住一间房,还剩下一间房,用布帘隔成两间,她和丈夫带着两个小孙子睡,闺女也和他们夫妻住在一个隔断,在他们边上搭了一个小床。现在是勉强能住下。

  七口人挤在一间屋睡觉,说实话,挤的慌,可是又有什么办法,难道看着孩子们花钱出去租房子住吗?老大一家不愿意,老二一家老实但是没有钱。老闺女是有个工作,可也需要存钱。

  以后结婚,孩子手里也得攒几个钱傍身。

  姚老太心里有数,她只是说不过大儿媳,也没有她性格强势,总是那么咄咄逼人。

  院子里,不少人家都闻到沈家飘出来的鸡肉味,使劲嗅。

  还有人家说闲话,“沈家二小子,只怕是个棒槌吧?”

  “可能他不知道蔡秀萍背后嘀咕他吧?”

  “嗨,知道又能咋样,他还能为蔡秀萍背后嘀咕他的话,就不认大嫂不成,我说你们女人就是心眼小。”

  说话的男人,躺在炕上,还翘着二郎腿,但是他说的话在理儿。说闲话怎么了,难道就为了那几句话真不认嫂子。

  男人即使不爽那些话,可也不会与女人一样耿耿于怀。

  一直记在心上,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沈家今天算是大团圆,一家人围在一起待上一天,沈清杰一家五口是敞开肚子吃,算是补补缺油的肚子。

  回家的路上,沈清杰是最高兴的,妻子好像也不那么反感老弟一家人,孩子们也吃的肚溜圆,高兴的跟个傻子似的。

  弟弟还给他们一家从东北带回来好些礼物,有他们自家晒的干菜还有一些他们带回来的一件兔毛外套,是给自家闺女买的。

  看看闺女欢喜的那样,走路都蹦哒起来,两个儿子也有皮靴,还是东北的那种皮靴,可暖和啦。

  看来妻子心里也是有数的,沈清杰推着自行车,小儿子坐在自行车上,嘴里叽叽喳喳的说着二叔多好多好。

  从出门到现在,小嘴叭叭的就没有停过,大儿子二闺女也跟着附和着,对二叔一顿猛夸。

  进家门,蔡秀萍见到一条新鲜肉,“小文,咱家哪来的肉?”

  “二叔早上来接我们时,给的呀,说是让妈给我们三做来吃,给我和妹妹弟弟解解馋,包饺子,红烧肉,都可以。”

  沈怀文说的时候,眼睛可是瞧着亲妈,可不许再拿着肉回姥姥家,那可不是她买回来的,是二叔给他们三兄妹买的,可不许送出去。

  “行,咱明天后天接连着吃肉行了吧,不许用那种眼神看着你妈我,不会把肉给你姥爷家送去。”

  蔡秀萍何尝不知道孩子们早就埋怨她,总是有点好吃的就给娘家父母送去,她也是心疼自己父母,他们省吃俭用的,看着就心酸。

  娘家兄弟们没有本事,还要救济在乡下插队当知青的妹妹,家里的钱是一半掰成两瓣花。

  妹子返城也回来啦,她一个人回来的,乡下的男人和孩子一个都没有带。

  她知道这样不对,可是她也不好说什么,现实艰难,妹夫和外甥来了以后没地儿住,也没有工作,他们一家三口怎么活。

  有机会回城,难道不回来,只是回来的代价有点大,需要放弃原来的小家庭。

  也许小妹内心还是欢喜的,能离开农村,离开艰苦的生活。

  城里孩子原本就娇气,即使家里环境不好,可也比农村的孩子还要娇气。

  小妹怎能忍受得了农村艰苦的生活工作,要不是大环境一个样,不允许她反抗,也许她早就闹着要回来。

  “妈,您今天真好。以后要是都能这么好就好啦。”小武年纪小,但也明白一些事,小嘴也挺会说的。

  一句话堵的亲妈不知道说什么好。

  蔡秀萍无语噎在原地臭孩子,一点也不贴心。

  夜晚夫妻俩躺在床上说起白天的事情,蔡秀萍用手肘撞撞丈夫,“你说你爸妈当初的存单上有大几千块钱,要不你弟也不会买那么多肉还有鸡,他家的伙食真是不错。”

  “瞎说,我爸妈那点工资不吃不喝也存不了多少钱。虽说他们省吃俭用,每月也没有多少节余,每个月爸妈都会给咱家孩子花点钱。你仔细算算,他们能存多少钱。我弟今天买这么些也是招待咱一家人,你以为他能天天大吃大喝不成。”沈清杰也不是傻子,虽然爸妈的存款,他没有具体数字,但是也能知道个大概,肯定没有多少钱。

  要真是有个万儿八千的,他也会郁闷,也会觉得爸妈太过偏心。

  人心都是自私的也是偏的,他也有自己的小家庭,弟弟再亲能亲的过自家的亲儿子亲闺女还有媳妇儿。

  父母也不算偏心,弟弟下乡插队在农村,一年就十几二十,顶天了能有五十块的结余就非常了不起。

  生活工作都很辛苦,一年累的半死不活,吃的也不好,爸妈多心疼一些也是正常的。

  他们也没有偏的太过,家里的房子他也有分,最好的厢房给了他,老弟虽然多分小半间,可是老弟分的是倒座房。没有他的房屋好。

  沈清杰心里自然有本账,只是不想赤裸裸的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别人泛指自己意外的任何一个人,包括妻子。

  “那倒也是,不对,既然不多,你爸妈怎么不光明正大的告诉你,给了你弟多少钱。”

  蔡秀萍内心的那口气,还无法找到出口,一直堵在心里。

  “告诉你,哪怕是存单上只有一块钱,你一样也不会舒服,何况存单上也不会只有一块,说不说结果都一样。”枕边人是个什么性格,他难道还不清楚。

  “你什么意思,是说我小气……”蔡秀萍气的使劲拍打丈夫。

  “没有,你是为咱家好,但是适当的要大气一些,我弟弟不是外人,他是我在除了你和孩子最亲的亲人。

  我不要求你待他像对待你娘家的弟弟妹妹一样。但求你看在我对你弟弟妹妹好的份上,对他好一些,爸妈是给小和多留了一些钱,但是我们在父母身边,孩子们就近得到的好处也不少。

  咱俩结婚时,又是手表又是自行车,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小物件。结婚时办的席面,给你娘家的彩礼,那都是我爸妈拿出来的钱。

  从我工作到结婚,我没有给过父母钱,除了他们生日,我会买上一份表示心意的小礼物,再也没有给过家里一分钱。

  反之,老弟比我小好几岁,他下乡的时候,也就十七岁不到。刚读完高中,他下乡插队,生活工作非常艰苦,但是他很懂事,从不让爸妈给他寄钱寄票,最多是嘴馋让妈给他做些好吃的寄过去。

  先是我妈生病,也花了一些钱,后来又是我爸生病花了一些,能剩下多少。我弟结婚生孩子,还有给弟妹家的彩礼都需要钱。

  爸妈留给我弟的钱,还没有花在咱家的多,你想想后来咱俩分配到宿舍以后,爸妈也给咱家买的家具还有小物件,那都是需要钱需要各种票的。他们真没有偏心,要说偏心,反而是偏心了咱家。”

  说的是语重心长,他希望媳妇儿能明白,爸妈算起来真没有偏心老弟。

  他也是一边和媳妇儿说,一边在心里捋,捋来捋去,自己也算的明明白白,原来爸妈真没有偏心老弟,反而感觉偏心他的小家。

  自认想明白的沈清杰,羞愧的出了一身冷汗。

  过了许久,他听到极小的声音说,“算下来你弟确实没有占便宜。”

  蔡秀萍也略微粗粗的算了一下,公婆确实没有偏心小叔子。

  算明白以后,堵在心里几年的那口气,瞬间消散,不知道飘到哪儿去啦。

  已经进入到冬月中旬,沈清和想着自己做点什么,回城没有安排好工作的知青们,有手艺的,可以去到居委会申请,接些活,摆个小摊子赚点散碎钱补贴家用。

  原主读书时成绩好,妥妥的学霸,一手书法也写得不错。

  沈清和想来想去,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写对联,摆摊子卖对联。

  过年期间摆摊只要不是卖些不能卖的商品,基本上没有人管。

  沈清和去到居委会申请过,过了下明路,以后有事也能说的清楚。

  最近买了不少红纸在家里一天写到晚,几乎不停歇,写好的摊在一边晾干。

  如今家里对联成灾,两个孩子也跟着在边上认字。爸爸反复教,他们就跟着反复学习。

  沈清和自己的毛笔字写的比原主好很多倍,融和原主的记忆,写的字也有原主的痕迹。但是更有风骨,苍劲有力。

  脑子里的过年对联多,沈清和搜刮所有能搜刮的,准备多写一些。

  他是打算带着媳妇儿还有老岳父一起摆摊赶集卖对联,帝都郊区郊县,到处跑。赶集去卖对联,如今农村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大家过年时,也愿意花点小钱,装扮一下自家大门。

  还有年底的婚事喜事多,买对联的也不少。

  腊月初,沈清和就打算先去农村试试水,赶集试试,看看能不能卖一些。

  “清和,走吧。”腊月初三一大早,杨父踩上三轮车,他后面都是装的对联。

  “嗯,媳妇儿咱们走。”沈清和也骑着三轮车,不过他的后面还载着杨凤兰。

  两辆人力三轮车都是沈清和租来的,一路逆风行驶,抵达郊区一个公社赶集。

  离市里有些距离,天不亮就出发,到的时候还不到凌晨六点。

  占据市集最中心的位置,陆续有人来赶集,卖东西的人也很多,杨凤兰手里捏着钱,自己还没有开张,就去到菜市场那边,买了一些菜,还有一些面粉。

  等她回来的时候,自家摊子上已经有人在选购对联,还打算真买。

  有人愿意买,代表真的可以做这门生意。

  沈清和大声吆喝,“春联,吉祥春联,买一副春联送福字一个……。”

  运功悄悄的把声音扩送到更远的地方,不少人都能听到。

  没有喇叭,有点不好。

  许多赶集的人的都看到春联,不少人想着既然今天遇到,就买下来,过年能用的着。

  也不知道下次能不能遇到,先买了呗。

  腊月赶集的人还蛮多,不到三个小时,春联就不够卖,沈清和还后面的人家借来一张桌子椅子,不停的写。

  幸好自带了红纸墨水毛笔,要不还没有解决问题。

  沈清和写的春联都是寓意美好的,还有字好,就是那些看不懂的老农民都觉得春联上的字写的真好看。

  有人在一边给他们念春联解释春联上的意思,每一幅都寓意新的一年有无限美好的希望。

  对农民来说,很好。

  多优美的对联也不如直接美好寓意的春联,他们文化不高,弯弯绕绕的听不懂。

  集市散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沈清和忙碌了大半天,腰都直不起来。

  他除了写春联也没有闲着,还观望着周围卖什么卖的最好,最赚钱。

  集市上卖的东西多,小零嘴很好卖,炒好的瓜子还有沙琪玛,炸好的麻花等,还有卤菜好卖,猪耳朵,猪肚,鸡爪,鸭爪,鸭头等,这些都是好卖的,只是现在看着就只有猪耳朵,猪肚,鸡爪这三种,他得回去试试,这些在城里就能卖,之前是他没有想到。

  回去的路上,沈清和一直闷着,在想事情,看看这事怎么操作。

  油炸的东西还是算了,卤菜更好操作,炸货需要大量的油,他不好操作。

  卤菜也让岳父岳母学着,回去教教东北的那四位。让他们也搞搞副业,以后也能发家致富。

  他不说话,但是杨凤兰父女俩高兴啊,兴奋的大声说话,“老闺女,以后每场市集要是都能有这么好的生意就行。”

  “爹,肯定会的。”父女俩高兴的跟个什么似的。

  杨凤兰胸前的大包包内,装满了零碎钱。

  虽没有数过,但是想来也是不少的。

  家里还有好些写好的,都是之前努力的结果。

  除了这些,沈清和还在思考,光靠自己手写肯定是不行的。

  肯定是要大批量的印刷,还有要比现在市面上印刷的要好。

  他还得再赶几次市集再说,也得看看四周市集的市场反应。

  到家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全新的规划,卤菜,春联印刷不需要找外面。在时空超市,买个小机器,放在任务空间,一直刷刷的印。

  红纸金字,红纸黑字,都得有。

  回到家里,沈清和停好车,用东西盖好。

  进门顾不上数钱,就说,“爹,娘,媳妇儿,我出去买点东西回来。”

  “哎,买什么呀?”杨凤兰正高兴呢,不知道丈夫一脸冷静的要出去干什么。

  “回来再说。”沈清和又骑了一辆三轮车出去,在外面转悠了一个小时才回家,一车的猪头,还有猪肚,鸡爪,还有已经配置好的药包。

  人力三轮车上,堆满了。

  杨家三在炕上,坐着在数钱,一分的,一毛的,一块的,两块的,好多呀。

  杨父感叹着,“老闺女,还是你有眼光,女婿虽然文弱些,可是脑袋瓜子好,还有读书好,字写的好。现在就靠着字能赚钱。”

  “爹,清和是读书人,要不是前后两次高考他都撞上生病还有被受伤,一定会考上大学的。也不会现在为钱发愁。我一直相信他,他是最好的。”杨凤兰本人文化不高,但是她喜欢有文化的人,喜欢能出口成章的人。

  当初她被沈清和吸引,就是因为他身上的书生气质。

  说话的人脸上还有恋爱中的痴迷,杨凤兰这辈子都被沈清和攥在手里。

  “嗯,女婿确实不错,以前闷闷的,估计是看不到回城的希望,才万事不管,不怎么说话,有些死气沉沉的。”

  杨父对沈清和现在是越来越佩服,来帝都已经好些天了,他也和四合院的好些人都混的很熟,也知道大部分在农村结婚的知青,不论男女,很少有完整回来的。不是缺了妻子,就是缺了丈夫。

  沈清和回来时,还带回来一口超大水桶式的锅,是他准备好的卤锅,卤水不能天天换,家里的锅要做饭做菜。

  “清和,是什么东西?”杨母走过去,好奇的摸上大锅。

  也有不少邻居走过来,姚家的人,万家的,赵家的,也掀起门帘看。围在沈家想看看,沈清和带回来的都是些什么,他们可是看到了,有大猪头。

  “二小子,你是想干啥?”万大爷瞅着那锅若有所思,只是不确定。

  “万大爷,在家里想试试卤些菜,出去卖,您老也知道我和我媳妇儿还没有工资,又要养孩子,总不能一直靠我爹他们养我,我一个大男人可不好意思,找到工作之前,得找一个营生,赚点生活费不是。”

  没必要瞒着,也瞒不住,到了晚上熬卤水,还有卤猪耳朵这些猪下水时,就是三进院都能闻得到,他还要在里面放自己特制的药包,别人家就是再厉害,也卤不出来一样的味道。

  全世界独一家,特有的味道。

  万大爷捋着花白的长胡子,乐呵呵的说,“卤好卖大爷半斤,试试味儿。”

  “行嘞,谢谢大爷捧场。”拱手谢过,搞怪的惹的万大爷,一巴掌拍在他手臂上,“二小子比以前有趣。”

  “谢大爷夸奖。”

  姚海也走过来,拍着沈清和的肩膀说,“沈二,走,帮你把东西搬进厨房。有重活招呼一声。”

  他与沈清和一样也是回城知青,夫妻俩都是,也没有工作,他们夫妻俩都在外面打零工,收入少的可怜,带着孩子和父母,大哥小妹挤在一起住,家里还没有沈二的条件好,沈二没有收入,但是有房子住,还有岳父补贴。

  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是沈二的话说的对,不能一直靠岳父养活,那不是长久之计,还得自己赚钱养家。

  “行嘞,姚二。”在家都是老二,从小就是如此称呼彼此。

  两人只相差一岁,还是老同学,一个班的。

  大晚上的,沈家一直在忙,烧水洗下水,烧猪头。廊檐下,沈清和一直与杨母一起做事,“娘,每一步都记清楚,以后回去教给哥姐他们,学会以后,也是一门赚钱的手艺。”

  “知道,我好好学。”杨母没有想到女婿毫无保留的愿意教她,至于秘方,女婿说是他在一本杂书中找出来的秘方,据说还有别的小吃手艺。

  杨母不知道那秘方到底有什么效果,味道是否好。只是女婿的心意是好的。

  半夜十二点,好些还没有睡的人,闻着沈家厨房飘出来的香味,恨不得爬起来去偷些来吃,那味道能香死个人,把八百年前的馋虫都给勾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网上能查到的个体工商执照是1979年十一月一日的。

  1979年4月,□□批转《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1980年8月,□□中央在《关于转发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文件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允许个体劳动者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有关部门对个体经济发展要予以支持,不得刁难、歧视。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

  使

  esectador扔了1个地雷

  木子李扔了1个地雷

  北瑶光扔了1个地雷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纳兰飘香、经年100瓶;煮竹40瓶;阿松27瓶;文刀刘12瓶;thia王、细雨轻飘、夜魅、刺桐花、24541084、秋菊宝宝、安歌10瓶;查查4瓶;涟漪本宫不死,尔等皆、闫靜靖3瓶;夜莺2瓶;龙女晓澜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ga9.com。笔趣阁吧手机版:https://m.biga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