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咸菜熏香肠 三更合一,141w-15……_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笔趣阁吧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90. 咸菜熏香肠 三更合一,141w-15……
字体:      护眼 关灯

90. 咸菜熏香肠 三更合一,141w-15……

  嬴小政得出了结论之后,就更用功地处理蜀郡的公务,试图以蜀郡为“试验田”,践行他的想法。

  “试验田”的说法,是和舅父学的。

  在此期间门,朱襄收获了第一批再生稻稻米。

  老天作美,这一期稻米收获时没有遇到阴雨多雾天气,朱襄顺利收获了一批至少是如今稻米产量五倍的粮食。

  朱襄觉得,有点冤枉蔺贽脸黑,不该给蔺贽做那么多他不爱吃的食物。

  为了表达歉意,朱襄之后用蜀郡的井盐和花椒、辣椒调味,灌制了香肠,用柏树熏制好后,与家书一同送回咸阳,弥补他对蔺贽的冤枉。

  蔺贽不知道为何朱襄的心思,以为朱襄想他了,特意拎着香肠去找子楚炫耀,笑话子楚只有咸菜吃。

  子楚看着朱襄写来的“不爱惜身体的人没肉吃,只能吃咸菜”的书信,半晌无语。

  这粮食数量一出,种植试验田的农人眼睛都直了。

  成都的豪强富商很快得到了消息,重金向朱襄求购种子。

  朱襄却将种子先发放给官田的刑徒种植,连他最关心的平民都没给。

  不过在朱襄眼中,刑徒也好,平民也好,都是一样的人。他的关心是“民”这个大群体,所以选择上是为了更大的利益着想,倒显得有些冷漠了。

  秦国拥有大批刑徒为帝国耕作徭役,官田就是由刑徒来负责,是郡县粮食的主要收入,算是奴隶制的残余。

  虽然这些刑徒过得比庶民好。

  朱襄知道秦王一定会在近期再次发兵攻打他国。

  对于秦国而言,关中是“腹地”,对民众管理最为严苛。其他后打下来的地方,对民众和吏治的管理稍微松懈,秦王只需要这些新打下来的地方,为大型战争足够的粮食和兵源,目前还没想过长治久安。

  蜀郡又闭塞,就算民乱也不会影响秦王的统治,所以秦王一定会向蜀地索要大批粮食。

  官田的粮食基本都归粮仓所有,如果能积攒出足够的粮食,就不用加重庶民的赋税。对于刑徒而言,改种水稻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而且官田种什么完全由官府决定,朱襄更好管理。

  之前他没有打官田的主意,是因为朱襄拿出的种子还未经过验证,不好直接占用公家的田地。即便李冰肯定会同意,但要说服许多人,李冰还要为其承担责任,十分麻烦。

  再者,朱襄种子没有那么多,也没有必要用官田。

  朱襄初步处理好春耕春种的事后,将文书递送给李冰。

  李冰根本没拆,原封不动地送回来,说太忙太累没精力。

  朱襄看到李冰的信,生出了去工地上揍李冰一顿的冲动。

  他再次写信给李冰,让李冰务必好好看文书。他在蜀郡待不了几年,迟早会回咸阳。李冰把郡守工作丢一半给自己,等自己离开后,李冰重新捡起来郡守的所有工作,一定会有一段时间门的混乱。

  李冰觉得朱襄言之有理,于是把家中二郎托付给了朱襄。

  “让他学,等你离开了,他就暂代郡守之责。”

  朱襄差点把李冰的信撕了。

  虽然地方官赴任的时候,如果带着较为聪慧的子嗣,那些子嗣一般都会帮忙分担公务。特别是在蜀郡这种闭塞的地方,郡守的权力相当于封君,基本都是“家族经营”。

  但你儿子才多少岁啊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吧

  李二郎有些尴尬道“长平君,我年龄虽不大,但是那位暂代郡守的公子,不是年纪更幼小吗”

  坐在宽大并垫高了的椅子上的代理郡守嬴小政抬起头,狠狠地用眼睛瞪李二郎。

  你对朕这个代理郡守有什么不满哼

  朱襄道“我家政儿和普通人不一样。”

  李二郎虽然知道公子政的身份,仍旧不服气道“我怎么也比六七岁的孩童强一些”

  朱襄打了个响指“政儿,让他知道他和你之间门的差距,了解现实的残酷。”

  嬴小政道“好。”

  李二郎“”

  嬴小政先与李二郎比试背律令,又与李二郎比试对蜀郡的了解,之后再与李二郎比试对账本的计算,对文书的处理,对疑难诉讼的解决

  李二郎非常夸张地手撑在地上跪下,做出了otz这是个跪趴的小人的姿势“怎么可能”

  朱襄遗憾道“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嬴小政抱着手臂“哼。”

  朱襄蹲在地上,戳了戳受打击过重的李二郎“服气吗”

  李二郎垂泪“服气。”

  朱襄道“李冰把你送来我这里,我将你退回去也不好,你先给政儿当一段时间门的书童。”

  李二郎根本不知道自己给嬴小政当书童意味着什么,他心灰意冷地点头同意,就像是一只斗败了的小公鸡。

  在李冰面前,李二郎都没有这么乖顺。输给一个孩童,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见李二郎老实后,朱襄十分疑惑。他听李冰说李二郎十分顽劣,还以为是一个多不懂事的熊孩子。这不是很听话吗

  “说起来,你似乎向往燕赵游侠”朱襄问道。

  李二郎立刻支棱起来“长平君一定对燕赵游侠很熟悉听闻长平君被救出邯郸城,就是赵国游侠的功劳”

  朱襄笑道“你说的游侠,是指邯郸附近的农人为了救我,一群上了年纪的人扛着农具,冲击邯郸城的事吗”

  李二郎傻眼“什么”

  朱襄道“冲击邯郸城是重罪,所以村民将青壮年留在村中,年老者自愿来救我。他们确实是侠,不过不算你知道的游侠。”

  见李二郎呆愣的模样,嬴小政不悦道“难道李冰伯父没有告诉你,所谓游侠,就是以武力向贵族求名求利的人吗你已经是官吏之子,以正常举荐便可做官。你要向谁求什么”

  李二郎想着自己听过的游侠故事,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朱襄道“书中的游侠精神有可取之处。你若坚持这样的精神,无论身在何职,也是侠。侠气不一定非得是游侠才有。游侠自己也不希望一直是游侠。”

  朱襄拍着李二郎的肩膀,道“好好干,你若能为一方黎民谋福利,也是遵循了侠义精神。”

  李二郎不知道为何,眼睛有点发涩“知道了,长平君。”

  朱襄道“我和你阿父是朋友,你唤我一声叔父即可。”

  李二郎垂着头红着耳根“叔叔朱襄公”

  叫不出来啊这可是举世闻名的朱襄公

  嬴小政鼻子喷气,给了李二郎一个鄙视的嗤笑。

  真胆小。

  朱襄没有逼迫李二郎继续叫他叔父。现在他和李二郎还不熟悉,将来慢慢适应。

  李二郎能被李冰时时刻刻挂在嘴边,怎么顽皮也没被李冰放弃教导,本身就有过人的聪慧,身手也不错。

  虽然比不过嬴小政这个开挂的,但看着嬴小政对李二郎逐渐满意的神色,就知道李二郎确实是个人才。

  李二郎输给嬴小政后,对嬴小政毕恭毕敬。说是嬴小政的书童,朱襄怎么都觉得李二郎变成了嬴小政的“小弟”和“学生”。

  嬴小政教李二郎打算盘,教李二郎用图表处理文书,之后将文书数据整理都交给了李二郎,自己再次核对,把李二郎使唤得脚不沾地,日益憔悴。

  朱襄哭笑不得,让嬴小政多分些工作给其他人,别老压着李二郎一个人使唤。

  嬴小政嘀咕“但他最顺手。其他人总会有意无意将我当孩童,哪怕他们知道我很厉害。”

  朱襄揉了揉嬴小政的小脑袋,道“唉,君上本来说把蒙家兄弟送给你当玩伴,一直没兑现承诺。不然你身边的朋友也不会这么少。”

  “不是朋友,是下属。”嬴小政纠正,“秦王没有朋友,没有谁能与王平起平坐。他们又不是舅父。”

  朱襄十分疑惑。自己应该是用正常的方式教导嬴小政,怎么嬴小政会有这么孤僻的想法

  或许不是孤僻,是唯我独尊

  自己认可的才是真朋友。朱襄没有纠正嬴小政,强迫嬴小政交友“你说不是就不是。将来有了可以托付后背的朋友,你也不要因为身份地位而犹豫。多一个信任的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找不到合适的,没有同龄朋友也没关系,舅父就是你的朋友。”

  嬴小政敷衍道“好。”

  朱襄再次叹气,为什么蒙家兄弟没有来给自家政儿当玩伴。看政儿多孤单。

  并不孤单的嬴小政知道秦王的心理,但不想告诉舅父,免得舅父又神伤。

  很简单,蒙武已经和舅父交好,如果蒙武的儿子成为自己的玩伴,那么蒙家与自己联系就过于深了。秦王就算不担心舅父和自己,也担心蒙家将来权力会过大。

  曾大父如今仍旧认可自己的才华,将自己视作未来继承秦王的有力人选。如果蒙家子弟过早与自己交好,就是保证蒙家在之后几代秦王统治时都处于核心位置。

  蒙家是从齐国投奔而来,并非宗室外戚,秦王信不过他们,不愿意他们与自己有童年情谊。

  他认为,待自己再长大一些,送来的人就不是玩伴,而是下属,自己才对他们不会有太多私人感情。

  嬴小政认为老秦王想太多,小瞧了他。即使蒙家兄弟现在跟随他,他也不会对其有过多私人感情,视他们为玩伴朋友。

  但谁让他还是个孩子长辈们过分轻视和操心,他也只能忍着。

  朱襄写信给李冰,向李冰夸赞李二郎有多懂事,并对李冰以前对李二郎的评价表示质疑。

  李冰不敢置信地看着信纸,难得离开工地,回了几日家,去观察据说性情大变的二儿子。

  “我输给了那么小的孩童,还有什么脸面不顺从”

  “而且朱襄公认可了我的侠义精神,还总夸我。和阿父你完全不一样你总是否定我”

  李二郎在李冰面前还是个熊孩子,叉着腰仰着下巴对李冰顶嘴。

  李冰立刻就想下手给李二郎两下。

  这是你对你阿父的态度

  李冰和儿子再次大吵一架,然后放心地回到了工地上。

  早知道朱襄这么容易就能驯服二郎,他就不该因为面子一直不找朱襄帮忙。

  这之后,朱襄继续指导水稻种植,在官田中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李冰继续开山;嬴小政继续处理其他杂务;李牧则准备练兵了。

  李牧虽与朱襄、李冰一同入蜀,但并非只管蜀郡一郡之地的军官,而是类似于“西南军区”的总司令官,巴郡、黔中郡的驻兵他也能调动,不受地方官管辖,只是本营驻地和军屯大头在蜀郡。

  毕竟蜀郡有平原,巴郡少有大块田地。黔中郡如今仍旧十分混乱,虽已经立郡县,仍旧处于时刻交战的状态。军区主要驻地就在蜀郡。

  秦王在用人的时候,给予臣子的权力和信任十分大。

  即便李牧还是个青年将领,但以李牧迎击匈奴的战绩,和白起、朱襄、廉颇的认可,也让秦王果断地任用他为镇守南方的将军,并给予他可以寻找战机自行练兵的权力。

  李牧离开咸阳前,老秦王召见他,告诉他将来若要攻打楚国,定会任用李牧为将军,鼓励李牧早日熟悉南方的气候和地理。

  秦国要攻打楚国,运粮运兵都走水路最优。

  秦国攻打楚国的两条水路,一边是从秦岭附近的汉水走,这也是秦国攻打楚国的主要路线;一边是顺着长江而下,这是秦王重视蜀郡的原因。

  虽然蜀郡与楚国隔着巴郡和黔中郡,但若顺着长江而下,这点距离不算什么。

  蜀郡有平原,有铁矿,粮食产出和铁器打造都十分优秀,正好适合为攻打楚国屯兵。

  由长江顺流而下攻打楚国也有弊端,比如长江险峻,而且成都平原的航运条件就目前而言,并不算好。

  但秦王是一个很有冒险精神的人。他认为开辟长江航线,对攻打楚越之地十分重要。

  李冰的上书能得到朝臣同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改造成都平原水网灌溉后,长江的支流岷江就能直接与成都城连在一起,从成都城就能直接去长江,顺流直下楚越。

  之后确实如此。

  都江堰修成后,成都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航运中转站。有唐诗曰“门泊东吴万里船”,就形容了成都常有长江中下游的商船来往的盛景。

  成都平原的粮食也由长江航道,向秦国统一中原时的南方战场上不断输送,成为秦国统一战争后勤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李牧在朱襄的建议下,不仅练骑兵,还派人研究更强大的战船,在战船上安装床弩,训练水性好的兵卒驾驶战船直接从岸上对敌。

  这些战船的装载能力也更强,运送粮草和兵卒都很有效率。

  李牧现在摩拳擦掌,就等着练兵的机会。

  恰巧,南蛮不知道发什么疯,侵扰蜀郡边境。李牧就带着新组建的骑兵去会了一会南蛮,火攻破了对方藤蔓甲,砍了不少人头回来当军功,顺便征服了几个部落给秦王纳贡。

  李牧将部落首领和地图送给秦王后,秦王大喜,给了李牧更多支持。

  李牧尝到了甜头,就有点想去楚地晃晃了。

  于是,他率领船队去了黔中郡,以指导军屯的名义,在黔中郡派人前往楚国,勘察楚国的情况。

  楚国如今有春申君,不算太衰弱。但李牧是被离间门计害过的人,一眼就看到了楚国有离间门计施展的空间门。

  春申君并非宗室,甚至不是楚国传统大贵族中的一员。战国名扬天下的“四公子”,仅有春申君一人并非宗室。

  楚国是一个极其“传统”的国度,上层被大贵族把持,楚王的权力并不大。所以当初吴起才会死得那么惨,连扑在前任楚王的遗体上,都和楚王的遗体一起被射成了刺猬。

  春申君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他虽没有改革,也为了楚国做了一些实事。

  众所周知,在一个被大贵族瓜分了权力的国家,想要做实事一定会损害大贵族的利益。所以春申君树立了许多敌人。

  虽然楚王信任他,但楚王迟迟没有子嗣,春申君的未来堪忧。

  别说春申君急,爱重春申君的楚王自己也很急,不断去后宫耕耘。春申君也献上去许多女子。

  终于,春申君献上去的一位女子怀孕,看似春申君的处境有所好转。但由楚国大贵族支持的宗室显然不会这么容易放弃,现在楚国已经有了那女子所怀的孩子并非楚王之子,而是春申君之子的风声。

  李牧听到这个传闻,脸色就很古怪。

  他想起了之前在咸阳的时候,有人传政儿的谣言,说政儿并非夏同的儿子,而是吕不韦的儿子。吕不韦把怀孕的妻妾送给了夏同。

  只是见夏同与嬴小政十分亲近,而吕不韦在夏同身边的影响力被朱襄逐渐取代,怎么看也不像是嬴小政亲父该有的待遇,这个谣言才逐渐平息。

  不过李牧怀疑,这谣言平息的背后,秦王恐怕出手了。

  因为之后又有嬴小政并非夏同之子,而是朱襄用自己的儿子取代了公子政的传闻时,秦王杀了不少人,并在杀人的时候说已经给过那些人机会。

  对秦王而言,他自己可以去试探朱襄和嬴小政,但关乎未来秦王血脉这种事,绝对不允许别人胡编乱造,降低未来秦王的公信力。

  现在楚国这一幕传言,和当初咸阳差不多。无论哪个国家,好似谣言就那么几样,但每次都有人上当。

  李牧感慨了一会儿,派人潜入楚国,加剧了楚王宫中怀孕女子腹中胎儿是春申君的谣言,并加入了相反的谣言胎儿确实是楚王的,但楚国宗室想要夺走楚王的位置,故意传播不实谣言,就等着楚王死后夺走楚王儿子的位置。

  李牧派人传的可是大实话。

  只是这大实话传到楚王耳中后,楚王明知道有这件事,心情仍旧很不好。

  他召见春申君道“为何他们如此嚣张难道他们是在向寡人示威”

  春申君也疑惑。

  这些言论不是他传出的。他还抱着自己能够安享晚年的希望,不愿意与支撑楚国的大贵族撕破脸面。

  春申君认为,只要楚王的儿子能够正常继位,有自己的辅佐,一定能坐稳楚王之位,那么自己未来也就无忧了。所以他只需要等待,不需要与楚国反对他的贵族兵戈相见。

  他也以为楚国的大贵族在看到他的“诚意”之后也会收敛,将关于自己的谣言压下去。

  没想到,谣言先平息了一会儿,突然越演越烈,且还出现了夺位谣言。

  能将谣言传进楚王耳中的,除了楚国自身的大贵族,就只有秦国了。

  但现在秦国已经把兵锋转向了中原,将原本驻守在南方的大将召回,派了一个刚从赵国前往秦国的年轻小将镇守,很明显是没把楚国当做目标了。

  秦国国内楚国外戚占据了高位。他们也没对楚王递送任何消息,说明秦王现在确实没有攻打楚国的意图。

  不是秦王干的,那就是自己人干的。

  楚国大贵族把要夺位的消息直接递送到楚王耳中,这是为什么总不可能是自己找死楚王也没本事把他们杀了。除了他们向楚王示威,还能是什么

  楚王越想心里越生气,生气之余又惊恐不安“他们、他们是不是真的想谋反”

  春申君冷静道“虽然我们无法铲除他们,但相应的,他们也没有能力造反。大王和我同心协力,不用畏惧他们。”

  楚王被春申君的冷静感染,心头松了口气。

  确实,他们如果真的有本事造反,也不会盯着自己的子嗣,而是自己逼宫了。

  春申君又道“但他们做此事,确实是在挑衅大王,大王可给他们一个教训。”

  楚王立刻道“春申君请说”

  春申君道“大王何不直接宴请他们,在宴会中说明对谣言的忧虑,让他们帮大王解决此事”

  楚王虽平庸,但不蠢笨。他好歹也是当过质子的人,立刻明白了春申君的言下之意。

  他召集大贵族,是敲打,也是给他们一个收手的机会。既能表明自己的不满,也能给他们台阶下。

  楚王立刻同意,找了个借口宴请各大贵族派人赴宴。

  李牧派去的人立刻传谣言,说楚王愤怒,要将这群赴宴的贵族一网打尽。

  大贵族们人心惶惶。

  他们在楚王多次表明孩子确实是他自己,立场坚定地支持春申君后,就暂时偃旗息鼓,让传谣言的人收手。

  接下来他们是否要传播谣言,就要看楚王什么时候死,那继承王位的公子年纪天赋如何,以及春申君什么时候死了。

  如果在楚王和春申君死后,新任楚王不能“服众”,他们就会继续传这个谣言,然后弑君逼宫;如果楚王和春申君运气好,活得够长,让新任楚王能站稳脚跟,他们也会继续当一位忠诚的臣子。

  谁知道,他们收手后,谣言不仅未平息,还传出了新的谣言,说中了他们的心思。

  他们内心十分惊恐不安,以为是春申君改变主意,不再容忍他们,故意传播谣言,想要害死他们。

  当楚王要求他们赴宴的时候,他们正疑神疑鬼,立刻就信了楚王要在宴会上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话。

  于是他们暗自调动自己封地的军队,加固城池,并派人向楚王告罪,说自己身体抱恙,不能前去。

  楚王愕然地收到了婉拒的信件,勃然大怒,不顾春申君劝阻,派人斥责。

  楚国势立刻急转直下。

  被楚国人瞧不起的年轻小将军李牧在黔中郡观赏着这一幕,对朱襄道“为何离间门计总这么容易成功”

  朱襄疑惑“你就问我这个你难道不该问,为何我要来黔中郡”

  李牧比朱襄更疑惑“我需要问吗你想要做什么事直接和我说,我帮你就行,为何要问”

  朱襄“”他一时间门不知道是感动李牧的信任和支持,还是无语李牧的性格。

  朱襄先为李牧解答道“不是离间门计总这么容易成功,而是能使用离间门计的地方,本身就有缝隙。没有缝隙,用什么离间门计有了间门隙,不用离间门计他们也容易反目。”

  李牧再次叹气“好吧,你说得对。”

  朱襄见李牧真不问自己为什么来,憋不住自己说道“我听说你把黔中郡的匪患平了,心想黔中郡应该补种粮食,便想来黔中郡试验一下新的种植模式。”

  李牧道“啊种地啊,你自己随意。不过你把政儿一个人放在成都,这样好吗”

  朱襄道“李冰因为劳累过度暂时回成都修养,有李冰照顾,政儿肯定没问题。现在成都也缺不了他。再者,他年幼,长江水流湍急,坐船较为危险。”

  李牧道“虽然政儿应该没问题,但你若想试验什么新种子,成都也可以尝试,为何非要到黔中郡”

  朱襄道“你上次写信,不是说黔中郡田地荒废而且原本的楚国民众仍旧习惯火烧水淹的粗放种植方式,恐怕补种时收获不多成都平原已经春耕结束,不需要我过多指导,我想你可能需要我。”

  说白了,就是朱襄在蜀郡突然闲下来,见李牧在信中说黔中郡这里的地没人好好种,就按捺不住想找块新地方种田的心。

  其实朱襄还想过去巴郡指导种植。巴郡崇山峻岭,正好试验一下梯田。

  但巴郡郡守和巴郡豪强都较为“排外”,朱襄和他们打交道很麻烦,便不去自找苦吃。

  李牧说黔中郡因为处于和楚国交战处,楚国想夺回祖地,所以一直对黔中郡有零星骚扰,所以黔中郡是战时状态,郡守权力远远不如镇守的将军,李牧可以在这里自行做主。朱襄当然就屁颠屁颠乘船跑到黔中郡了。

  李牧十分无语“我想在长江上航行,还是较为危险。你不该置自己于险地。”

  朱襄道“不在夜晚和天气不好的时候赶路,又是船队一起出行,怎么会危险只要不是船全沉了,有船出问题,也可以立刻救援。”

  总之,朱襄就是闲不住。

  黔中郡地形复杂,西边崇山峻岭可以搞梯田,东边接近云梦泽平原正好大搞水稻种植和桑基鱼塘,不好好利用,简直是浪费。

  李牧虽然想驳斥朱襄,但朱襄人都来了,他驳斥了也没有意义,便叹了口气,让朱襄随意。

  正好他帮着朱襄在黔中郡种地,也能进一步麻木楚国。

  李牧本来想保密朱襄来到黔中郡一事,但朱襄那白发太显眼,刚来黔中郡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谁都知道朱襄公来指导种田了。

  朱襄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对李牧道“我下次出行,是不是应该先用墨汁把头发染黑”

  李牧瞥了他一眼“你现在才在思考这个问题吗我还以为你故意炫耀你满头白发,不似凡人。”

  朱襄认真道“老实说,我确实在炫耀。我这头白发真的好看”

  李牧“”他以后再也不会为朱襄满头白发而心生苦涩和怨愤了。

  朱襄乐道“你说楚国会不会派人来拜见我春申君当时还准备招揽我呢。”

  李牧白了朱襄一眼“你认为我要打楚国,会让楚人来见你”

  朱襄“啊什么你要打楚国”

  李牧“”

  朱襄“”

  两人相对无言良久。

  朱襄率先扶额“我说,你、那个啊,楚国现在还挺强大,春申君把楚国治理得很好。你现在攻打楚国,会不会太莽撞”

  他要是知道李牧来黔中郡不仅是平匪患,更是生出了攻打楚国的心思,绝对不会这时候来黔中郡。

  李牧道“我不是使离间门计了吗你不知道我想开战”

  朱襄苦笑“用了离间门计,不代表会开战啊。你看秦王对赵国用了这么多离间门计,把你和廉公要到了秦国,也没向赵国开战。”

  李牧道“我就试试,随意打一打,就当练兵。”

  朱襄不知道说什么好。

  军事上的事,他不好插嘴。而且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不需要自己在一旁指手画脚。他只能感慨自己真倒霉,让李牧悠着点。

  李牧疑惑“怎么悠着点”

  朱襄迟疑道“别打到寿春城下,或者直接把寿春城占领了,逼迫楚国再次迁都你手头这点兵,打下来也守不住。”

  李牧一愣,继而大笑。

  李牧在对楚国使用离间门计,想用楚国练兵时,自然派了人向秦王快马传讯。

  他已经习惯了秦国与赵国的不同之处。秦王虽然会信任在外的将领,但疑心病也很重。自己不能像在赵国雁门郡时一样大事小事一律自己做主,不征求国君意见。他一边做事,一边适时将自己的决定报送给秦王,让秦王安心。

  李牧能迅速转变心态,朱襄在他耳边快念出茧子来,也是重要原因。

  有时候李牧想,朱襄明明自己对秦王十分放肆,好像一点都不惧怕秦王,但另一方面,又对秦王十分警惕,疑心病说不定比秦王还重,总觉得秦王会害他们。真是矛盾。

  不过朱襄所说的事只是麻烦了一点,若能让朱襄安心,李牧便照做了。

  秦王在咸阳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又是半晌没回过神。

  “李牧不是找南蛮练兵吗怎么想起攻打楚国了他那点兵,够攻打楚国”秦王问太子柱。

  太子柱“”就算君父你问我,我怎么会知道答案

  秦王深吸一口气“那李牧,真的没问题吗他是不是太过年轻气盛,被一场小胜利冲昏了理智”

  太子柱道“李牧带兵至今,还未出现过被胜利冲昏理智,导致战败的事。他的战绩,让我觉得可以信任他。”

  秦王瞥了太子柱一眼“你是不是只要朱襄认可的人,你都很信任”

  太子柱额头上冒出了冷汗,解释道“不是朱襄认可的人,我都信任。而是与朱襄交好的人,正好都是有才华且有诚心之人。”

  秦王盯着太子柱看了许久,才淡淡道“说的也是。”

  他又仔细看了一遍李牧呈上来的书信,道“既然他有信心,那就去做。反正他手中也没有多少兵卒,只要不把黔中郡输掉,战败了寡人也不怪他。”

  秦王以为这件事就算结束了。

  哪知道没几日后,他又接到一个更加急的书信。

  秦王以为李牧战败了,焦急地打开书信,然后表情出现了一瞬的空白。

  太子柱紧张道“君父,出什么事了”总不能他刚给李牧说了好话,李牧就辜负了他的信任

  秦王嘴张张合合了几次,表情古怪道“朱襄他,朱襄他不知道李牧要打楚国,因为太无聊,去黔中郡指导耕种去了。”

  太子柱“因为太无聊”

  这是什么鬼理由朱襄你是想挨戒尺吗

  秦王深呼吸了好几次,又仿佛看了几遍书信,道“是,太无聊。朱襄说蜀郡的春耕已经结束,李冰又有政儿辅佐,他无事可做,正好黔中郡匪患已平,急需人指导补种,他就去黔中郡了。”

  太子柱忍不住在他老父亲面前拍桌大骂“鲁莽荒唐”

  秦王看着居然胆敢在他面前拍桌的太子柱,训斥的话咽了下去。

  他看得出来,自家老儿子真的很生气。

  “好了好了,大柱,你又不是不知道朱襄是什么性格,别气坏了身体。”秦王劝慰道,“李牧与朱襄交好,不会让朱襄赴险,放心。”

  太子柱拍桌之后就反应过来,自己居然在君父面前失礼,正惶恐着,没想到君父还安慰他,让他一时失去了言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ga9.com。笔趣阁吧手机版:https://m.biga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